OK扎克
让生活更简单的知识百科

古代中国通信方式的变迁

更新时间:2023-08-20 01:36点击:

古人对通信的态度非常宽容。可以说,在没有通信技术的时代,人们之间的交流主要靠书信,或者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例如:打鼓、唱歌、跳舞等,来传达信息。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溃商军后,命令三军各自向自己的都城和重要城镇发出信号,并派人到各处去进行联络,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烽火戏诸侯”事件。

这种方式虽然给战争双方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却为后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其局限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烽火戏诸侯

在古代,“烽火”是一种用来传递紧急信息的工具,当战争双方进行交战时,一旦一方的军队出现溃逃或败逃的现象,就会有人点燃烽火台,向四方报告消息。

烽火点燃后,各诸侯国的军队就会接到烽火信号,立即奔赴各自的战场,周武王灭商后,周王朝把都城由丰迁到镐。

为防止商朝残余势力向镐京偷袭,周武王还在都城附近设置了“烽火台”,一旦发现有敌情,就点燃烽火通报情况,让各路诸侯都能迅速赶赴镐京。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烽火信号,周武王还发明了“烽火报警”的办法。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于是乃令诸侯各以其方远来入朝者,见有寇贼则以兵迎之,以报其入朝之名……诸侯皆各尽其方来者而进之。”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是我们熟知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而鸿雁传书这个词语的由来,则是由于大雁在飞行时,不会中途停歇,一旦停下来,就会有其他的大雁接替它继续飞行,因此,古人将其形象地比喻成“信而不达”。

然而,这个故事只是鸿雁传书这个词最早的由来,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鸿雁传书这个词语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诗经·国风》中就有:“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时维雁行,一岁一归。”意思是说:大雁在秋天开始迁徙,它们以排列整齐的队列飞行。

当大雁飞到北方时,它们又返回南方,因此,雁也就成了古人“书信”的代称,此外,古代文人也将大雁比作“君子”和“贤才”。

例如: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就说大雁“翩翩乎飞,集于大泽之渚”,这里的“大”,指的是大雁的群体,而“渚”则指的是湖泊。

由于大雁飞行时很讲究秩序,所以古人认为它们是“君子”,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康的人,他写了一首《雁赋》:

“或有来兮,于天之南;或有归兮,于地之北,自群雁之所从,非梧桐不栖;自群雁之所处,非竹实不食。”

孟康写这首赋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他认为大雁能够在天空中飞得很高、很远、很稳,而且它的叫声还非常动听。

烽火传信

烽火传信是中国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通信手段,它的功能与现在的电话差不多,烽火是古代传递军情和军事信息的一种方式,也是古代信息传递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早在西周时期,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烽火戏诸侯,使周王朝的威信降到了最低点,后来周幽王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导致西周灭亡,然而,烽火不是最早的通信手段。

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燕国就发明了用烽火传递军情和军事信息的方法,与烽火相比,信鸽在古代通信中所起到的作用更大。

它既可以作为军情传递,也可以作为军事情报传递,由于信鸽是用来传递军事情报和军事信息的,所以人们又把信鸽称为“飞鸽”。

飞鸽传书

中国人自古就有信鸽传书的传统,不过,当时的信鸽是通过养鸽人把鸽子养大,然后把鸽子放飞到远方。

虽然这种方式比较麻烦,但在古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吐蕃军队就用信鸽传递信息。

此外,在现代,我国还建立了专门的“飞鸽传书处”,这个地方就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通信部队的驻地。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许多国家还保留着这样一种传统,例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他们至今都保留着饲养信鸽的传统。

当然,在我国古代,飞鸽传书还有另一种方式——飞鸽传书,这是由国家专门建立了一座“飞鸽楼”,并在各地设立专门的飞鸽楼。

只要有信鸽飞到此处,就可以传递信息了,不过,由于信鸽的速度和飞行距离有限,所以它的效率不高,因此,在古代,飞鸽传书只能用来传递军事信息。

例如:在明朝时期,朝廷曾经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远征行动,结果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后来,朝廷便使用飞鸽传书来传达消息,因此,飞鸽传书也成为古代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飞鸽传书虽然非常方便,但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需要依靠信鸽来传递信息,如果信鸽被敌人捕获了,那么就无法再用了。

不过,在古代的战争中,这种方法却非常管用,因此,为了防止敌人得到信鸽和鸽子,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信息写在纸上或布上。

急报

古代的急报是一种十分迅速的通信方式,其速度之快,一般人很难想象,例如:最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

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竟然不惜使用“烽火戏诸侯”的伎俩来戏弄诸侯,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一旦遇到特殊情况,无法及时传达信息。

比如:一方发动进攻了,另一方却没有反应;或者双方交战激烈,一方已被打败。那么就无法及时向外界传达信息。

由于急报的及时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古代通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专门传递重要公文的邮驿机构,这就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到了明清时期,为了提高传递速度,邮驿制度逐渐完善,在古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落后,许多重要的军事信息只能通过驿路和驿站来传递。

这样,即使消息传到了对方的手中,也会被耽误很长时间,因此,在古代,最快的通信方式是骑马。

当然,如果你想快速传递信息,你必须有一匹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到对方手中。

当然,在古代的战争中,马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古代战争中,为了防止敌军偷袭己方的营地或粮仓。

当敌军进入己方的营地或粮仓时,就会点燃烽火通报情况,这样一来,敌方军队就会发现我方有许多士兵正在那里休息了。

快马传信

除了书信之外,还有一种通信方式叫做“快马”,这种通信方式的速度极快,在古代曾被广泛使用。

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从家出走,打算去秦国,临行时,他母亲对他说:“你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如果你到了秦国后,能够让秦惠王印玺上的六个字写上‘苏秦’二字,我就同意你去秦国了,”苏秦听了母亲的话后,马上找了个借口先离开了家,然后又回家和母亲告别。

当他进家门时,母亲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他回来了,母亲非常高兴,就把苏秦在外面所发生的事都告诉了他。

苏秦听后非常惭愧,于是便去找秦国的使者,使者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苏秦,苏秦便让使者去找秦惠王。

使者向秦惠王献上了印玺,然后苏秦又让使者将印玺拿回去,并对他说:“我听说大王您的印玺上写着‘苏秦’两个字,这是什么意思呢?”

使者回到秦国后,向秦惠王禀报:“苏秦所要求的六个字,大王都答应了。”秦惠王听后非常高兴,就在传国玺上写下了“苏秦”两个字,并把他召了回来。

在古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落后,人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为了方便信息的传递,古人发明了各种通信工具和通信方式。

如:在战争中使用的“烽火”;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飞鸽传书”;还有专门用来传递书信的“快马”等。

从这些通信方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代通信的最大特点就是速度快、效率高,这也是古代人们之间能够快速传递信息的原因之一。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通信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到了汉代以后,随着驿道的修建和邮驿制度的建立,信件的传递速度大大提升,这就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到了唐代以后,由于有了专门用来传递书信的“快马”,所以人们之间的联系就更多了。

因此,在古代通信方式中,“烽火”和“快马”是最为普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通信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烽火”和“快马”是古代通信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进步,通信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古代的通信方式主要靠书信、烽火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普及,使得通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快捷化。

就拿我们现在最常用的微信来说,它不仅可以实现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沟通,而且还可以实现“云沟通”,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

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使得现代通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未来,随着5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我们会看到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安全的通信方式,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上最优质、便捷的网络通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