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扎克
让生活更简单的知识百科

「国学经典」细品论语—学而(第十四章 敏于事而慎于言)

更新时间:2023-12-10 07:30点击:

学而(第十四章 敏于事而慎于言)

原 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乐;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小心;主动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去匡正自己,这样的人可谓是好学了。”

解读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修养。主旨是劝导人们不要只贪图自己安居、饱暖,而要有远大目标、崇高追求;要勤勉做事,少耍嘴皮子;要积极向善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乐。饱食安居,是人之常欲。但人生在世,不能只求饱食安居,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想要饱食安居,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人如果只追求饱食安居,那和动物有什么两样?人生在世,总要有点追求,总要有个梦想。孔子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君子的修养原则,就要提醒人们,眼里不能只有吃住两件事,只为了谋生而忙碌,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要努力去做一些比自己饱食安居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追求:动荡时代追求和平,和平时代追求个人成功,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选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幸运儿,应该追求更高尚一些。努力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就是一种高尚追求。我们不能过于贪图生活安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没有追求就是在虚耗自己的生命,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只有满满的遗憾,而不是成就事业的自豪感。我们也不能只看收入水平,因为人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量化的,毕竟这世界上有太多无价的但却值得我们珍视的东西了。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看“食无求饱”。如果把“饱”的标志物从食物拓展到其它方面,就可以理解为“过多占有”,这样孔子的话就有了劝人“不要把便宜占尽”,“不要把事情做绝”的意思。知足、知止,也是中华传统智慧。经商的知道让利,才能生意兴隆;合作共事能让伙伴受益,才能长久合作。善于控制欲望,才能成为人生赢家;被欲望支配,贪心不足,必然会招致重大损失。有一首《不知足诗》,就是讽刺贪心不足的人的。摘录于此,供大家品鉴:“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的田地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反应灵敏,行动迅速,处置高效;“慎于言”慎重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做事要果敢高效,说话要谨慎少说。面对工作,一些人采取的办法是拖,一直到拖不下去了才去应对,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十分被动颓唐。还有一些人天天忙碌,但总有忙不完的事等着他们去做,常常处在各种事务的高压之下,生活压力山大。把握“敏于事”的原则,我们就可以避免上述两种倾向。

要做到“敏于事”,就不能犯拖延症,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绝不让今天该做的事、能做的事拖到明天。只做到这样还不够,还要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把着力点放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经常性工作上。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因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矛盾发展激化,把“火灾隐患”变成“火灾”,把日常工作变成了应急工作,把例行任务变成了紧急事件。很多整天忙碌的人,都在忙于处理那些紧急事件,天天都在燃眉之急中度过,这不是真正的“敏于事”。只有通过扎实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消除了紧急事件发生的可能,才是真正的“敏于事”。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观点,那里面把我们经常面对的事务分为四种:一种是紧急且重要的,第二种是不紧急但重要的,第三种是紧急但不重要的,第四种是不紧急且不重要的。第四种往往是一些娱乐、闲聊、无所事事的活动,第三类常常是一些约见、一些不重要的会议、报告等等,这两类活动即使不做也不会有什么实质影响,但却往往耗费了我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必须努力减少和防止。在剩下的两类事务中,很多人把多数精力用于处理第一类即“重要且紧急”的事务,结果就始终陷入“救火”,疲于应付,时间长了,不是误了事,就是自己受不了。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关注第二类事务,防止它发展演变成第一类事务(这往往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这才是效率最高的做法。有一个“曲突徙薪”的典故,可以说明这个道理。说的是有人建成了新房,邻居们都来祝贺。但其中一位邻居却建议主人“曲突徙薪”,即把烟囱拐个弯,避开房子易着火的部位,把柴堆挪个地方,防止无意中被引燃(这显然属于第二类事务,重要但不紧急)。结果主人没听。不久,房子果然着火了(第二类事务没有处理,变成了第一类事务)。邻居们都赶来求火,经过众人努力,终于把火扑灭,但房子已经烧得不成样子了(付出了巨大代价)。

至于“慎于言”,我想主要包含这么几层意思:首先是强调少说空话套话废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打子纲领也比不上一个实际行动。其次是不说胡话疯话傻话。祸从口出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嘴上一定要有把门的,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要说。胡言乱语、拨弄是非,信口开河、口无遮拦,自作聪明、多嘴多舌,不是伤人,就是害己;要么自取其辱,要么埋下祸端。第三是说务实管用负责的话。慎言不是不言,该出主意想办法时绝不能闭口不言。说话要有建设性,要讲点语言艺术,要对自己讲过的话负责任。建立在思考基础上的准确表达,基于事实和善意的委婉表达,敢于担当负责的直白表达都是应当鼓励和肯定的。

“就有道而正焉”,主动靠近有道之士来匡正自己。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动靠近有道之士(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可以使我们受到其“道”的感染,也会不断提高。但要注意这里用的“就”和“正”都蕴含着主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主动接近那些德行美好、学问高深之人,不是坐等人家来教我们。在那些德行美好、学问高深的人身边也不是自然而然受益,而要主动学习他们的美好德行,以他们为学习标杆,用他们的美好德行匡正自己的言行,不断向他们的美好德行靠近,从而不断提高、进步。

做到了以上三个方面,孔子认为“可谓好学也已”,就称得上是真正好学的人了。古人所说的好学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好学有些不同。我们主要讲的是学习知识的热情,而古人则主要是强调学习做人做事的态度。我们今天一些人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恰恰忽视了做人基本道理的学习,多学习领悟孔子这段话,会有助于我们自我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