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扎克
让生活更简单的知识百科

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缶的背后:秦国看似丢人到家,实则是最大的赢家

更新时间:2023-10-09 12:20点击:

春秋,诸侯并起;战国,七雄争霸。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值得说道的年代,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其中的人和事早已深谙人心。

历史迷雾重重,想要认清背后隐藏的真相,单单靠课本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幸好有一群人,能耐得住寂寞翻阅史海来寻求答案,我们才能坐享其成。

但历史是奇妙的,每个人都能有自己对历史的解读,我想这就是它的迷人之处。

正所谓: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本篇就来说说战国中后期两大超强诸侯秦国和赵国的故事,秦赵两国之间的对弈,其实决定了战国中后期的历史走向。

长平之战自然是两国对阵后的分水岭,但是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国在军事上几乎可以碾压秦国一头。

时间往前推的话,我们能看到赵国胡服骑射之后迸发出的活力,也能看到赵国完璧归赵之后的硬气,更能看到赵国渑池会盟之后的豪气。

有意思的是,后两件事都和蔺相如有关,就说渑池会盟吧,蔺相如不畏强秦,力挽狂澜的高大形象,即便是赵王也得站在他的阴影里。

那么历史真相真的是如此吗,蔺相如靠一己之力、口舌之利真的能战胜秦国吗?

当然不能,渑池会盟表面上赵国让秦国颜面扫地,还换回了近十年的和平,实则是最大的输家,而秦国看似丢人到家,实则是最大的赢家。

且看秦赵渑池会盟背后的权力角逐,原来真相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渑池会盟上蔺相如的精彩表现

公元前279年,秦国一改攻伐他国的常态,放低了自身的姿态,向赵国发出了邀约,说是要在渑池签订和平共处的同盟条约。

消息传到赵国,几乎要炸锅,赵惠文王听闻这一消息很惧怕,他觉得秦国太不要脸,和谈只是幌子,实际上想要将他囚禁起来,进而吃掉赵国。

当然,赵惠文王这般认为,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秦昭襄王这事干得得心应手,曾经不可一世的楚怀王,就是这样被秦国囚禁,直到客死异乡,才得以归楚。

于是赵惠文王急忙召集廉颇和蔺相如商议对策,看看找什么借口来推掉这次和谈,可是没成想,这两人一致认为,这次会盟赵王必须得去。

想必,当时赵惠文王的内心一定有一万只羊驼飘过,但好在他能听得进去劝,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带着蔺相如去了渑池。

赵王到了渑池之后便见到了令他闻而生畏的秦王,在宴会期间,自然是客套的嘘寒问暖,秦王觉得是时候羞辱赵王一番了,便让他鼓瑟,蔺相如觉得这事不能忍,便逼迫着秦王击缶。

在蔺相如的步步紧逼之下,秦王做了退步,后来两国签订了友好同盟,赵王也得以回到了赵国。

渑池会盟前秦国风骚的连击操作

乍一看,这次和谈是赵国占了上风,让秦国颜面扫地,但实则并不是如此,因为无论蔺相如逼不逼秦王让步,这合约都是会签的。

至于原因,还得从五年前说起。

公元前284年,秦国的最大对手是齐国,后来齐国在六国的合围之下,几乎灭了国。

秦国失去了劲敌,成为了战国诸侯之首,野心再度膨胀,于是便兵出魏国,占领了魏国东部的大片领土,进而阻断了燕、赵与楚、魏、韩之间的联系,这是秦国为统一华夏迈出的第一步。

在此期间,赵国经历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迅速强大了起来,并且占领了原本属于齐国的富庶之地——河间。

后来到了赵惠文王统治时期,又任用了廉颇和蔺相如,一时间赵国成为了秦国最强大的对手。

公元前283年,秦国再次攻打魏国,直取魏国大梁,燕赵出兵救援魏国,使得秦国如意算盘落空。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秦赵两国的矛盾迅速激化,既然赵国不听话,秦国便将矛头对准赵国,与楚、韩、魏结成同盟,进而对赵国形成了夹击之势。

赵国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加紧攻打魏国,秦将白起则趁机攻占了赵国西部的数座城池。

赵国只得放弃攻打魏国,来和秦国周旋,直到渑池会盟前,双方连年征战,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渑池会盟后赵国已失绝佳战机

秦赵相持不下的这四年里,发生了很多大事,首先,齐国奇迹般的再度复活,齐将田单打败了燕军,趁机收复了齐国的大片失地,其次,楚国趁机反攻秦国,打入了秦国苦心经营的巴郡地区。

此情此景,让秦国如坐针毡,如果继续和赵国打下去,必然会受到齐国和楚国的威胁,这对秦国而言,是致命的,而面对齐国的崛起,赵国也不能忍。

正是由于齐、楚两国的崛起,让互相争战的赵、秦有了和谈的契机,这才有了渑池会盟,两国达成同盟的这次会晤。

而在这之后,赵国掉头向东攻打齐国,秦国则掉头向南攻打楚国,齐、楚两国的复兴,就这样秦、赵给粉碎了。

而此举受益者最大的诸侯是谁呢,当然不是赵国,而是秦国,因为秦国之后不仅解决了楚国的威胁,也消除了齐国的威胁。

赵国看似也是这场会盟的既得利益者,毕竟他与秦国之间,拥有了近十年的和平相处,但实际上,赵国此举正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赵国一直没能认清,他真正的敌人,并不是山东其他的五个诸侯国,而是时刻想着吞并山东诸侯的秦国。

赵国压制了齐国的崛起,无疑是帮助了秦国解决了心头之患,当秦、赵解决了楚、齐之后,两国的关系又再度恢复敌对的状态,可是这时候赵国已经没有盟友了,只得独自面对秦国的打击。

于是这才有了秦赵长平之战时,山东其余诸侯都坐视不管,搬着板凳嗑着瓜子看好戏的局面,而赵国被打残之后,秦国则再无敌手,这更进一步为一扫六合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这次看似赵国占据了上风的渑池会盟,实际上秦国才是最大的赢家,而赵国则是最大的输家,他以十年的和平换来了最后的灭国,孰轻孰重,各位看官自断。

倘若赵国能看清局势,趁着齐、楚两国崛起,而与他们达成同盟共同对付秦国,想必历史发展又是另一番光景,只是历史不能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