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扎克
让生活更简单的知识百科

华罗庚:小杂货铺出来的大数学家

更新时间:2023-08-19 17:43点击:

“进箩避邪,同庚百岁……”

火红的鞭炮在半空炸开,咻地蹦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

小孩被吓得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躲在家长的身后。

在一片白色的雾气中,一个宝宝挥舞着小手躺在箩筐里,他滴溜溜地睁着眼睛,打量着这个新的世界。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的一间杂货店里。

在当地,流传着把婴儿放进箩筐易生根好养活的说法。根据谐音,老来得子的华瑞栋给孩子取名华罗庚,家里人还亲热地称呼他“罗罗”。

图为幼年华罗庚

20世纪的中国风起云涌,外国资本大量入侵中国市场,国内民族资产纷纷破产。杂货店代销棉花的生意越来越冷清,华瑞栋经营的杂货店也未能幸免。他们的收入往往只能维持日常温饱。

在清贫的日子里,小罗罗一天天长大。他自幼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哪里热闹好玩就往哪里钻。

到了上学的年纪,他常常因为翘课挨打,但是第二天他依旧不长记性。

不管是社戏、灯节、船会,还是出殡队伍,总要去凑凑热闹。每次小罗罗贪玩回来,父亲母亲看着他总是摇摇头,无奈地叹着气。

没钱读书就自学

1922年,12岁的华罗庚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在这里,他遇到了启蒙老师李月波和王维克。

李月波老师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并没有因为华罗庚贪玩而放弃他。

因工作调动,王维克成为华罗庚新的数学老师。很快他发现华罗庚思维超群,还在每次数学考试中拿满分。王维克便让他不用考试,多看看其他的书。

1925年,华罗庚以全班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因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可以补贴贫困学生,他升学于此。

开学没多久,因为敢于批评胡适《尝试集》的逻辑错误,他成为了学校的“名人”。

作为胡适忠实粉丝的老师们时常为难他,但是华罗庚并没有因此抱怨,而是更加努力地读书。后来他在上海珠算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次获奖让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

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钻研数学。

但是临近毕业的一个学期前,家中突然来信说没钱供他上学,新学期50元的费用怎么也交不上了。那一瞬间如同五雷轰顶,在华罗庚的心中炸开。

民国时期一元相当于一块大洋,一块大洋能买30斤米,8斤猪肉,普通家庭年收入顶多两百块大洋,一年下来最多只能存十几块大洋。

华罗庚不是没有挣扎过,但是他用尽一切办法都没能凑齐这50元钱。最终只有初中文凭的他退学回家,帮父亲料理杂货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罗庚在深夜里偷偷哭泣,他问自己,难道这一生就在这个十几平米的杂货铺度过吗?

想起王维克老师的教诲,华罗庚心想,不,我不能就这么放弃,虽然没钱上学,但是我可以自学啊!只要我一直坚持下去,说不定未来一切都有转机!

十二月的金坛寒风刺骨,华罗庚常常吸着清鼻涕,坐在门口柜台看店。

顾客一来他就帮父亲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他又开始演算数学题,一坐就是一天,晚上的时候还在斗大油灯下看书演算到深夜。

有时读得太着迷,鼻涕直接溜到书上,他赶忙掏出袖子把鼻涕全抹到衣服上,嘴里嘟囔道:可不能把书弄脏了。

渐渐地,华罗庚越来越痴迷读书,常常算错账,严重影响了店里的生意。

父亲的态度逐渐不好,最后生气得只要看到他看书就抢,并扬言:“你再天天不务正业看这个书,我就把书给烧了。”

他当时很委屈,咬着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你们没钱让我上学,难道我自学也有错吗?”后来想想父亲也不容易,便尽量看书不影响干活,夜晚读书到更晚了。

在之后父亲的一次对账失误中,他成功核对好账本,引得茧行老板连连称赞。华罗庚的父亲也以他为骄傲,不再阻止他读书。

寒来暑往,雁过南飞,人们每次路过杂货店,总会看到华罗庚读书的身影。

在5年的时间里,他用一支笔,一本草稿本,一豆油灯,自学完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图为华罗庚家的杂货店

圆与切线的运动

1929年8月,留学归来的王维克担任金坛中学校长。听闻华罗庚因没钱读书在家自学,王维克便邀请他到学校当会计,月薪18元。

第二年学校开补习班王维克让他当教员,他很惶恐,“王老师,我只有初中文凭,您让我教课可以吗?”

“你怎么对自己没有信心了?想想在数学题上你是怎么和我争论的,那时候怎么没看出你没信心呢?”王维克笑着说。

华罗庚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还记得那本《微积分》吗?那么难懂的一本书,你不到10天就看完了,当时我还因为你看太快训斥了你,没想到你居然能看出书中印刷的错误之处。如果你当时能顺利升上高中,可能……”王维克说着,皱着眉叹了几口气。

华罗庚感激地看着老师,晃着手上的教案朝着老师笑。

1929年腊月二十三,金坛城流行瘟疫,华罗庚的母亲不幸染上瘟疫离开人世。

还没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他自己却得了可怕的风寒,整日高烧不退。家中花光了所有的钱给他治病,却依旧毫无起色。

请来的老中医也摇摇头说没几天了,但是妻子吴筱元并没有放弃,四处寻找偏方照顾丈夫。许是爱情的力量,华罗庚的病情渐渐好转了起来。

图为华罗庚一家人

在华罗庚病重之时,王维克看望他也感染上风寒。一天夜晚,王维克趁着自己还有点劲来看华罗庚。

俩人在橘黄色的油灯下写着画着,晃动的灯影掺杂着愉悦的笑声,在空气中散开。那一刻,他们好像不是病人,而是充满活力的学者。

1930年端午节,华罗庚终于战胜死神,从床上站了起来。但是他的左脚从此落下残疾,走路时要用左腿先画个大圈,右腿再迈一小步,他戏称这是“圆与切线的运动”,一些孩子嘲笑他为“罗瘸子”。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1930年,《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如一声惊雷,轰动业界。谁也不会想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人。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

几个月后,华罗庚凑够了路费,踏上了清华之旅。至此,他的人生因为自强不息,开始踏上康庄大道。

从1931年到1935年,清华大学屡次破格提升华罗庚,从图书馆馆员,到助教,再到教员。即使这样,华罗庚依旧刻苦如昨。

他是清华园起得最早的人,常常伏在吃饭的桌子上做研究。四年的时间里,华罗庚自学了英、法、德、日四国语言,并在中国国外杂志上发表3篇论文。

1936年华罗庚受到推荐来剑桥大学读书,华罗庚谢绝哈代为他缩短读博期限的好意,表示自己想趁着这时候多学习知识,做一个访学者。

两年里,华罗庚和世界顶级数学家研究数论问题,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哥德巴赫问题”共写了18篇论文,其中《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更是将数学史推向另一个高峰。

1937年华罗庚在英国剑桥与友人合影(左起:张文裕、华罗庚、 吴征铠、王竹溪)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

华罗庚归心似箭,1938年他取道伦敦,途经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时东北已完全沦陷,战火的硝烟弥漫整片华夏大地,他南迁昆明,来到西南联大教书。

华罗庚一家七口挤在一间摇摇晃晃的小阁楼里。

白天他拖着残腿去学校讲课,习惯性地躲避敌机轰炸。

晚上回家,他点燃一盏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专心写他的论著《堆垒素数论》。

那时教授常常比百姓还穷,坊间盛传着这样一句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随着生活越来越艰辛,很多教授都选择了改行经商,或者是弄张护照到国外谋生。

华罗庚依旧坚守本心。在4年多的昆明生活中,他克服重重困难,发表了20多篇极具影响力的论文,同时撰写了《堆垒素数论》一书。

后来这部凝聚了华罗庚大量心血和汗水的《堆垒素数论》中文原稿,竟然被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丢失了。华罗庚听闻,捶胸顿足,悲愤不已。生活的艰难,他可以忍受;玩忽科学,他愤不能平。

为了有更好的学术研究环境,1946年2月至9月,华罗庚先后到苏联美国访问,随后在美国任教授。

在美四年,华罗庚在国际学术界上的地位越发显赫。他的年薪从1万多美元增加到2万多美元,不仅住着宽敞的洋房,还开着豪华的汽车,日子真是如鱼得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毅然决然放弃美国的优越待遇,偷偷回到祖国。

经过香港,他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在信中,他真诚地呼唤国外的有志青年回到祖国:

“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图为1958年冬华罗庚为学生讲授基础课

要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

回到祖国后,华罗庚致力于人才培养以及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国民生产实践。他深入农村、工厂、三线,将统筹法,优选法推广到各个地区。

晚年华罗庚积劳成疾,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患心肌梗塞,病情稳定后又四处奔波,妻子吴筱元担心他身体不让走,两人一度吵得不可开交。

据长子华俊东回忆道,父亲当时说:我不希望死在家里的病床上,要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

图为华罗庚深入工厂推选统筹法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东京大学开展演讲。

演讲时间为45分钟,他拿着拐棍当教鞭,激情澎湃,后来他主动要求延长演讲时间。全程站着完成演讲,说完最后一句谢谢后溘然长逝,享年75岁。

闪耀的“华罗庚星”

在华罗庚74岁时写的《述怀》一诗中,他曾写道:学术权威似浮云,百万富翁若敝屣,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而已。

图为华罗庚晚年在桌案上做研究

这个从小杂货铺走出来的传奇少年,在迷茫中坚守,在苦难中拼搏,集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一身,对我国的现代数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很难想象,如果当初他没回国,中国的数学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2020年7月28日,编号364875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华罗庚星”。

这颗星星在遥远的几亿光年外,永恒地照耀着我们。